资讯

information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影视新闻

内容摘要

电影,是一个创意的产业。刚诞生不久的微电影,尽管在诸多方面对传统电影都有创新,但是毕竟还在属于电影的行列,其核心精神还是秉承了电影信仰创意的传统。

内容详情

电影,是一个创意的产业。刚诞生不久的微电影,尽管在诸多方面对传统电影都有创新,但是毕竟还在属于电影的行列,其核心精神还是秉承了电影信仰创意的传统。

  唯有创意才能引领电影行业、微电影行业乃至云南的微电影行业向前发展。尤其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旅游大省来说,过去每年拿出旅游收入1%的作为宣传经费的豪举已经差不多把宣传创意挖到了底。观众也已经觉得乏味得狠了。

  此时,云南搭上微电影这样一辆互联网快车,若是还在以传统的眼光、角度、方式去做微电影,只怕会累得这个产业早夭不可。云南的形象宣传和文化产业也会在互联网时代落后于人,落得个起早却赶晚集的下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201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吴思远上台领奖时,曾哽咽着说了一句话:“香港电影表面繁华,其实弱不禁风,在任何需要我的时候,我从不怯阵。愿神保佑香港电影!”场面感人至深。

  外人看来也许很是奇怪,在这样一个喜悦的场合,一个本该神采飞扬的电影人,却在领受这样一个大奖时说香港电影“表面繁华,其实弱不禁风”的丧气之语。在场的人却是懂得。此时的香港电影尽管年增长率高达10%,却被批判创意缺失,港味淡化。

  只有内行才懂吴思远的悲壮与忧伤。

  实力与底蕴一样雄厚香港电影尚且如此,云南本就是文化产业不发达的地方,又如何呢?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肩负西南生态屏障的重任,面向南亚东南亚,无法如其他省份一般发展工业,于是另辟蹊径发展旅游产业。幸而,云南生活着 25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曾经,为了在全国树立起云南形象,每年云南省拿出1%的旅游收入作为宣传费用。一时间,全国各大媒 体,各种媒介上,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铺天盖地。

  然而,要知道,观众接受信息时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尤其是重复的信息高频率的出现,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产生厌烦心理。而且,云南此时的传播方式十分简单,处在单纯呈现云南表面现象的阶段。观众更容易腻烦。

  这时,微电影在云南率先出现了。

  微电影诞生的背景,很是微妙。一方面,受众对于云南重复式的宣传已经产生了腻烦心理,云南屡屡爆出黑导游、强迫购物、破坏自然生态等负面消息;另一方面,受到外界的冲击,云南一些已经被炒得很热的景区已经彻底丧失了吸引旅游者的那种淳朴自然之美。

  这个时候,再用大场面的歌舞、风景去冲淡负面影响,吸引观众注意已经不可能。云南的微电影产业急需一股强有力的创新力量,用创意的思维去挖掘云南美,一方面再塑云南形象,另一方面救活这个产业。

  在这个方面,云南比较早涉足微电影产业的昆明微影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是非常执着的。不仅自己执意深入了解、拍摄云南民族文化,还联合云南微电影界的一批人,努力成立了花样云南新影视创作园,全力制作云南题材的微电影,引领云南微电影产业的发展。

  成立创作园区,很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培养专业的编剧和导演,形成产业创作的中坚力量,并在行业内形成专业的标准。昆明微影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和花样 云南新影视创作中心到目前为止以云南民族文化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微电影作品,在电影风格、叙事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创新。例如《沙溪轶事》、《致拉祜 人的一封信》、《他留人》、《大美临沧》、《鲜花天堂》、《黄衣爱》等。

  这就也是秦川在做的事情——帮助云南在镜头前改头换面,挖掘出云南不一样的美。而类似的《致拉祜人的一封信》也改变了观众在歌曲《快乐的拉祜》中获得的拉祜族人的形象,展示这个民族沧桑和忠贞的一面;《大美临沧》则脱离开茶叶,着重展示布朗族人的奉献和执着。

  云南的山水,云南各民族的样子,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透过微电影的镜头去看,只怕差别也不大。但是,云南的故事,云南的文化,知道的人却是不 多。怎样去表现它们,让观众眼前一亮。这是云南微电影产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云南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在创意里。唯有创意,才能让微电影挖掘出云南别样的 美。唯有如此,云南才会吸引更多的人,云南微电影产业才能找到立足的空间,进而发展下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