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information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影评专栏

内容摘要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胡谱忠


内容详情

    此前,哈斯朝鲁是一个文艺片导演,曾成功执导过《剃头匠》《长调》《唐卡》等文艺电影。经过多年的奋斗,他已经成为蒙古族导演的领军人物。但此次他放弃自己擅长的领域,出手执导一部投资巨大的商业电影,仍然出人意料。

  迄今为止,民族题材电影绝大多数都是低成本制作,并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主题、风格等共通特征,但也导致民族题材电影在市场接受上一直比较小众。《战神纪》却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地参与到中国电影的重工业化进程中,为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化做“吃螃蟹”的探索者。各种影像和声音的高规格技术参数、多国联合的特效技术团队,国内领先的3D奇幻大片创意、投资、发行等等,《战神纪》的面世,正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水平跃上新台阶的标志。尤其在民族题材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方面,《战神纪》更是前所未有地突破了民族题材电影逐渐定型化的“刻板形象”,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与市场规则建构正在紧张而有效地展开。

  《战神纪》作为一部“重工业”电影,必然重视“奇观”的营造,而这可能正是哈斯朝鲁以往作为一个民族题材电影导演刻意规避的创作手法。以往民族题材电影的文艺片,往往追求民族文化内在思想的传达,因而反对将民族生活“奇观化”。但在《战神纪》中,“奇观化”成为影片的结构性制作思维。奇观在这里不再是缺陷,而是商业电影的本质特性。影片中不仅有各种古代蒙古族文化的奇观展示,而且创造性地融入了好莱坞化的奇幻视觉制造,这两种奇观的搭配使得这部奇幻电影拥有既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化的主流文化元素。在类型意义上,《战神纪》作为一部奇幻电影,借鉴了好莱坞奇幻电影的视觉奇观营造技术,广袤的荒野上的人魔大战场面,颇有《指环王》《木乃伊》等好莱坞大片的视觉震撼与冲击。

  这些视觉上的创新反映出导演哈斯朝鲁以及电影主创团队的商业电影观念。依靠大数据测算出当代电影最大的受众来源以及他们的喜好,是有抱负的商业电影必做的功课。当代中国商业电影的主流观众都是数码时代的年轻人,因而电影中的战斗场面呈现出相当多的游戏软件视觉感,特效镜头达到2000多个。

  而在发行和营销方面,“去民族化”是走向市场的民族题材电影为争取更多观众的“不二法门”。《战神纪》不仅引领了民族题材电影类型化探索,并有可能成为同类电影市场营销的样板。

  因此,这部讲述成吉思汗青年时代传说的电影启用了香港演员陈伟霆,这在以往拍摄的民族题材电影中是很难想象的。商业电影要获得成功,必然突破各种潜藏的文化成规:要赢得最广大的受众群体的关注,采用有“流量”的演员可以吸引大投资;为最大限度地扩展市场,对白采用了国家通用语言版本。《战神纪》的生产流程遵照好莱坞大制作已有的成熟经验,以及可遵循的商业化步骤,以期通过一流的演员阵容、一流的特效制作技术、一流的主创团队,来实现一部民族题材电影商业化的华丽转身。

  《战神纪》邀请了《狼图腾》的导演让·雅克·阿诺担任监制。这也是电影商业化的一部分。电影还将英文片名直接翻译成了“成吉思汗”,更是意在全球市场的认同度。《战神纪》在各个方面都贴近当代世界电影的潮流和最新技术成果,必将在当下中国的电影商业化进程中掀起新的波澜。

  作为一个“前文艺片导演”,哈斯朝鲁在《战神纪》中的文化用心也是明澈可鉴。影片在蒙古族传统文化展示方面用典甚多,化用或者直接导源于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段落和细节都很丰富,又创造性地设置了青年铁木真的精神导师萨满形象,其中萨满施法时的舞蹈为这部奇幻电影增添了罕见的文化“奇观”。导演将自己多年的民族文化积累运用到影片中蒙古族民俗的展现上,“苏勒锭”等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器物也尽心还原。

  而作为电影叙事的主线,青年铁木真的成长,其实取用了“英雄成长”的母题,这是所有史诗颠扑不破的主人公前史。而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其中反派角色忽出鲁的形象也化用了几处西方文学经典的典故,如浮士德、莎乐美等,而青年铁木真“杀死年长对手,抱得美人归”的成长历程也暗合了西方经典电影中的“俄狄浦斯轨迹”。这使得影片的文化表述既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接近常规的判定正邪善恶的“普世价值”。而在电影的结尾处,那响彻漫山遍野的马头琴演奏将文化传承推向气势恢宏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战神纪》仍旧是哈斯朝鲁的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