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影视> 精选作品

内容摘要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何晶


内容详情

 近日,入围本届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皮绳上的魂》在上海影城放映,导演张杨、影片投资人李力接受了媒体采访。张杨对得奖这事显得云淡风轻:“看缘分呗,电影节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拍摄西藏题材的电影,张杨称,他不愿从猎奇的角度切入,“视觉感受更像是西部公路片”。

  李力则表示,《皮绳上的魂》将和张杨另一部西藏题材的影片《冈仁波齐》采取同时放映的发行策略,以城市为单位逐个宣发,发行时间将长达半年,试图创造艺术片发行新模式。

  两部电影一起拍摄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张杨戴着牛仔帽,留着大胡子和长头发,和几年前的他判若两人。“在西藏拍摄的时候懒得剪头发、刮胡子,我20多岁时也是长头发,现在又回去了。在西藏,人会很自然地有这样的选择,造型也奔当地人的方向去了”,张杨笑着说。

  在西藏拍摄的过程不轻松,“每升高500米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我老头疼,吃止痛片才能睡觉。很多地方没有旅馆,剧组就开着车,选地方扎帐篷,在帐篷里吃喝拉撒睡。很多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十天都不能洗一次澡,但出了帐篷看到蓝天、云朵、星星等平常见不着的景象,还是很愉悦的。”

  同是西藏题材的影片,《皮绳上的魂》改编自扎西达娃的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冈仁波齐》则讲述藏民的日常生活,目前已卖出不少海外版权,尚未在国内上映。张杨介绍说,两部片子形式不太一样,《冈仁波齐》偏记录,《皮绳上的魂》剧情性更强。“一年内同时拍两部电影,拍《冈仁波齐》就像一次采风,七八个月生活在西藏乡村里,体验藏族人的生活习惯、语言、服装特点,拍摄《皮绳上的魂》也就有了比较深厚的基础。”两部片子都在探讨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张杨说:“《冈仁波齐》的形式像纪录片,但其实不是,它由真实人物出演,但很多场景需要设计和捕捉,导演在拍摄中要考虑真实和虚构的关系。《皮绳上的魂》里有一位作家,他也在思考真实和虚构的问题。”

  两部电影一起发行

  张杨坦言,他前几年还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有些徘徊,如今明确了,“不考虑这事儿”。他说,以前会替投资方考虑,现在觉得根本用不着,把电影做好是第一位。“我的电影从来不跟潮流,不重复自己,也不模仿别人。我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大理,喜欢那种处在边缘位置的感觉,现在我也希望我的电影处在边缘位置。”张杨说。

  作为电影投资人,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怎么看这个说法,不担心赔钱吗?李力说:“没办法,碰见张杨就要说实在的。我没办法改变什么,所谓的情怀可能就是承受,承受文化转型期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要承受。要说压力,一开始我就很清楚。我认为导演的本分是做好电影,是否赚钱看发行宣传营销,责任在我们这。”

  在艺术片之外,李力以投资郭敬明的《小时代》、《爵迹》而受到业内关注,这次他打算尝试新的模式来发行《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艺术片的发行肯定和《爵迹》不一样,我们选择两个片子一起放,也就是长达四小时,然后以城市为单位,一个个推,发行时间长达半年。导演对发行和宣传的配合时间就会拉得很长。现在我们已经和主要院线的负责人多次沟通过,我们希望能找到文艺片受众,而不是让观众来找我们。”李力说,《百鸟朝凤》的票房成绩证明了文艺片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他要做的就是精准地找到这些观众。


  

回到顶部